我国中医药目前仍面临企业需求与科研院所的课题难以有效对接,从而影响科技产业化效率的问题。成立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可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功能全面的专业化团队,加速科研及产业化进程。
近日,在首届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高峰论坛上,由钟南山、李连达、刘昌孝、李兰娟、姚新生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正式成立。据悉,这是我国中医药界首个跨领域产学研联合体。
“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成立产学研联盟,可以整合更多资源,集众家所长,加速科研及科技产业化进程。”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秘书长、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总经理李楚源表示,科研机构各有优势,如果能以一两个课题为纽带,充分调动资源,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平也认为,该联盟的成立值得鼓励,“尽管某些研究难度很大,但有人这么做对促进中药发展是有好处的”。
创建产学研联合舰队
据介绍,经过近30年的中药现代化进程,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科研院所和企业自建科研机构为代表的两支科研力量,但仍面临企业需求与科研院所的课题难以有效对接,从而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的问题。为此,近年来一些中医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比如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等。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表示,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研发要敢于解放思想,在研究组织上要放开视野,突破一家单干的传统模式。成立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可实现优势互补,广泛争取各界支持,建立功能全面的专业化团队。
李楚源介绍说,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是由多家科研机构和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共同发起的科研及产业化的松散型组织,主要是通过科研项目和科技信息的带动,整合各参与方的优势资源进行科研难题攻关。该联盟以当前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威胁的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全球性病毒性传染病为共有研究课题,整合产学研各方优势资源和力量,广泛争取研究资金,其主要目标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对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现代中药,在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同时,为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做出贡献。
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统病产学研联盟科研力量雄厚,不仅有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药协会、浙江大学中药学院和中英剑桥科技园、英国艾丁堡大学以及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等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而且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邓铁涛教授等50位国内外权威专家。据李楚源介绍,该联盟目前只有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一家企业,欢迎其他企业和科研单位加盟,共同攻克病毒性传染病。
由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提供的首批2000万元联盟研究基金于该联盟成立当日正式启动,并将向李嘉诚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申请资助,该联盟还将申报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接受其他企业或机构赞助。据了解,该联盟首批重点研究产品将集中在抗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方面,以及已有一定实践和科研基础的口炎清和板蓝根等产品上。
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中医优势多
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提供的材料显示,该联盟的工作主要有6项,包括病毒性传染疾病研究、选择研究某些药物、抗病毒活性等疗效研究、建立抗病毒中药数据库、抗病毒新药研发、新药生产及其销售。与西药相比,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是否真的具有优势?
钟南山在致首届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的突出优势是整体上的功能调整。例如板蓝根的防治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病毒的直接抑制上,而且在免疫、内分泌、分子机制等方面具有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还可能体现在能够有效争夺病毒侵入正常细胞膜上的受体,使病毒无法进入细胞。也就是说,板蓝根为人体细胞提供了一层可靠的“保护膜”,使其免受病毒侵害。
李连达指出,防治流感、禽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最大的麻烦是其病毒经常变异,而药物研发仅能针对现有病毒,且研发周期太长,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与西药抗病毒不同,中药有着比化学药多得多的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相互协同,好比构成了神奇的“阵法”,从而以不变应万变,无论病毒如何变异,总有一定的效果。这也是板蓝根在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2003年“非典”肆虐时大显身手的原因。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看法。张平认为,中药的优势在于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以及治未病,要研究防治病毒性传染病药物和药物作用机理相当难。广州白云山和黄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抗病毒新药研发很难。目前的研究多为针对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但病毒变异会产生耐药性,而且研发周期长,涉及领域多,费用也比较高。该联盟就是要整合各方力量,多途径争取资金,克服现有困难。该人士还表示,中药与西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重在“扶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研究中,应坚持“疗效第一、机理第二”的原则,首先确保疗效。该联盟的成立重在寻找特定高效药物,或进一步提高现有药物疗效,机理研究是为此服务的。
目前已经有禽流感和流感疫苗问世,再研究相关药物是否仍有必要?李楚源告诉记者,现在的禽流感和流感疫苗并非所有人均可使用,并且产量有限、费用较高。此外,疫苗只针对现有病毒,对新变异的病毒效果较差,而中药则具有广泛免疫特点,比疫苗更有优势。张平补充道:“疫苗并非一次接种终生无忧。”
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统染病产学研联盟提出,“结合和记黄埔集团在欧盟的广泛销售渠道实现中药的国际化”。但目前中药很难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市场,单有销售渠道还难以做到国际化。李楚源表示,可以从3个方面推进中药国际化。首先,目前欧美国家一些专家已认识到,很难要求中药像化学药一样成分清晰、作用机理明了,而且单纯追求成分单一、机理明了的中药疗效未必好。因此,疗效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标准,这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标准进行验证。第二,加强民间协会的沟通交流,通过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团体之间的交流加强沟通;第三,实行中药四化战略,即不但要现代化、国际化,更要科普化、大众化。通过中医药文化输出做铺垫,通过容易为西方人接受的保健品、食品等形式让他们逐渐接受中医药。